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简介

作为首批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集全科之力,历经评估标准的建立、医院申报、北京市初评、卫生部评估等程序,顺利完成了评估工作,成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有以下几方面经验和优势与大家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1933年张孝骞教授创建了消化专业,20世纪70年陈敏章教授创建了消化内镜中心,继20世纪60年代成立硕士生培养基地,先后成立博士生培养点(1982)和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以单学科(16医生)挺进/荣获教育部重点专科(其中消化领域共5家,其余4家均为联合申请)至今,2006年仍然以单学科成功卫冕教育部重点专科;2011年再次成为卫生部重点学科之一。 协和消化内科有完善的科室发展规划,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ISO9001质量认证。依托医院综合平台,在大内科、免疫内科、基本外科、内分泌科、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超声科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使得我科医疗水平、诊治能力进一步向前推动。 在学科带头人-消化内科主任钱家鸣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完善与丰富了胃肠病、肝胆胰和内镜三个亚专科人员以及临床、科研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相继成立了胰腺疾病诊治中心、炎症性肠病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动力中心、成人遗传中心、疑难疾病会诊中心、临床药理基地、临床实验室等;这些中心分别由6名学科骨干——各自引领消化科亚专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并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良好完善的学科梯队。在消化内科开放和谐的氛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推崇科室整体前进,杜绝技术垄断和人员垄断。 消化科共有医师28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50%,护士和技术人员34人,中级以上职称26.5%。近5年科室人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副主委1人,全国常委3人次,地方/省级主委1人,省级副主委1人,担任中华系列杂志副主委5人次,中华系列杂志编委7人次,其他杂志主编、副主编8人次,其他杂志编委18人次。 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疑难病诊治中心,消化内科尤为重视日常临床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目前消化内科东西两院病区共有床位60张,年出院人数平均700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症比例平均达92.14%,我科先后诊治并报道了多例罕见病:包括C1酯酶抑制物缺乏症、腹茧症、变应性血管性肉芽肿、免疫相关胃肠道疾病、肝淀粉样变、蛋白丢失性肠病、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膜假黏液瘤、先天性淋巴管发育畸形等。在所谓疑难病中,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患者往往更“难”、更“重”。多年来始终坚持每周四下午的专业组查房,上到退休的老教授,下到初进临床的见习学生,所有人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临床病例讨论中,有相当部分门诊患者亦可以在专业组查房中解决临床问题,使患者更方便,获益更多。我科门诊工作量也很大,除普通门诊、特需门诊、夜间门诊外,还开设了专病门诊:炎症性肠病门诊、胃早癌门诊、消化心理生理门诊、胰胆疾病综合门诊,还有坚持了30年每周四下午的ERCP讨论会,实现了“专病专治”,在“广”的基础上体现了“精”。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也很重要,病房管理始终坚持主治医负责制,护士管理也坚持责任制护理,使患者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方便“老”患者就诊和随诊,我科坚持这部分患者预约就诊,在细节中体现关爱。 消化科是内科中的“外科”,操作多,风险大。我科除了能开展常规技术:胃肠镜、EUS、ERCP EST、内镜下扩张、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动力检测等,近年来还不断地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包括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ESD、EUS FNA、EUS囊肿穿刺引流、自主神经功能检测、铬粒素检测等,均已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对疾病认识和诊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为了响应公立医院改革和加强先进技术推广,近5年来培养了117名来自全国各医院的进修医生,合格率100%,并承办了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高峰论坛5届及北京协和医院功能性胃肠病和心理障碍研讨会5届,受训人员达5000余人。 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消化内科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科有自己独立的临床实验室,能开展胃泌素、铬粒素、肝纤维化三项、D-木糖实验、幽门螺杆菌银染检查等项目,并在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带领下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科技支撑十一五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6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基金1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科委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同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北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奖1次。并撰写了论著200余篇;主编书籍7本,主译书籍4本,副主编及参编书籍16本。 消化内科历来重视教学,承担着医大八年制、研究生、进修生等教学任务,在历年的教学评比中均名列前茅;首届院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及最佳科室组织奖;获第五届医科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第四届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人,第五届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1人;获院校级优秀教师3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奖1人。5年来共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26人,学生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级医院,继续传承着协和的优良传统,成为各专业的医疗骨干。


医生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擅长: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麦灿荣  主任医师 擅长: 消化内镜诊治技术,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等
陈伟光  副主任医师 擅长: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肠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肝病、急慢性胰腺炎
孙钢  主任医师 擅长: 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脂肪肝、胰腺炎、嗜酸性胃肠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自身免疫性肝病
陆星华  主任医师 擅长: 消化肿瘤、炎症性肠病、胰胆疾病、消化内镜等
方秀才  主任医师 擅长: 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假性肠梗阻,炎症性肠病,腹痛,消化道出血
杨爱明  主任医师 擅长: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早期癌,胆石症,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胆管癌,ERCP,超声内镜,内镜下微创治疗
王莉瑛  主任医师 擅长: 胃炎,胰腺炎,早期胃癌,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肠易激综合征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擅长: 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朱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迟缓、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腹痛、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便秘、腹泻、腹水、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功能性胃肠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评论


暂时没有人来评价




医库

从医,你就一定需要。

立即加入